(沙磁荟-沙坪坝融媒 记者 郭晋 杨飞)8月21日12时,随着线路开通命令的下达,历时6小时的成渝中线高铁中梁山隧道下穿兴隆场编组站南机5线D型便梁相关工程正式完工。这场施工是重庆工务段首次架设32米D型便梁,亦是集团公司范围内的首次尝试。
作为我国首条设计时速400公里的高铁,成渝中线高铁建成后,成渝两地通达时间将缩短至50分钟,成为助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重要保障。而中梁山隧道是该建设项目的关键工程,这座全长6500米、贯穿西南地区最大编组站——兴隆场编组站18股道的隧道,施工进度直接关系到成渝中线高铁能否如期通车。
在成渝中线中梁山隧道初始施工方案报审阶段,联合调查组敏锐地发现:设计方案穿越兴隆场编组站部分区段,存在埋深不足的问题,加之下穿站区区域存在填方地段,开挖施工极有可能会造成既有线路路基沉降,进而威胁列车运行安全。这一问题可能导致兴隆场站编组站下行出发系统堵塞,大幅削弱其运输组织效率,甚至对中欧班列等国际班列的接发带来严峻挑战。
为了确保这条铁路运输“生命线”畅通,集团公司迅速组织多部门重新“会诊”。而破解难题的钥匙,就藏在两组钢铁横梁里。
通过多部门协商,优化后的方案采用“双线架梁”策略:在南机5线架设32米D型梁,转2线架设24米D型梁。这一调整看似简单,背后却蕴含重大技术突破。32米D型梁的架设位置,恰在一段300米长的曲线上,其曲线半径小于400米,施工精度要求极高,任何构件侵入铁路限界都可能引发行车安全事故。重庆工务段联合生产厂家开展多次技术测算,最终敲定通过制作加宽0.5米的特殊梁体,彻底解决限界侵入隐患。
“施工期间,我段与相关单位建立紧密的联络机制,提前利用轨道车转运梁体至现场进行线下组装,并利用3个天窗完成32米D型梁全面安设,最大程度降低施工对运输的影响。下一步,我们将在9月完成转2线24米D型梁架设,为中梁山隧道顺利贯通、成渝中线如期开通奠定坚实基础。”重庆工务段桥隧技术科副科长邹俊新介绍。
本次兴隆场编组站南机5线32米D型便梁的成功安设,实现了施工组织与运输效率的协同优化,既守住了国际班列的物流通道,又打通了区域协同发展的动脉,为西部陆海新通道与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注入坚实力量。
(成都局重庆工务段供图)
编辑:雷诗
责编:杜开舟 张小凤
市政府部门网站
区县政府网站
地方政府网站
其他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