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0日上午,区委书记祁美文主持召开沙坪坝建设生育友好型城市座谈会。他强调,要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深化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重庆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按照市委、市政府工作部署,树立系统观念,坚持问题导向,深化改革创新,进一步放大沙坪坝独特优势,加快推进生育友好型城市建设,加力形成一批标志性成果,在促进共同富裕的宏大场景中,把打造生育友好型城市作为投资于人的鲜活样本生动素材。
区委副书记户邑,区领导赵祺、王晶出席。

11月20日,区委书记祁美文主持召开沙坪坝建设生育友好型城市座谈会。孙凯芳/摄
会议听取区级有关部门关于生育友好型城市建设情况汇报,研究部署下一步重点工作。
祁美文指出,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围绕就业、收入、教育、社保、住房、医疗、养老、托幼等群众关心的事部署一批均衡性可及性强的政策举措,其中“提出促进人口高质量发展,推动建设生育友好型社会”,为我们做好相关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和科学指引。
祁美文指出,人口是城市活力的风向标,一个地方的吸引力越强,活力就越澎湃。推动建设生育友好型社会,是积极应对我国人口发展新形势、推进人口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和重要举措,是助力我们“研究‘沙漂’现象、满足群众需求、落实投资于人、分析需求供给”的有效探索和具体抓手。沙坪坝是重庆市主城大区,科教、医疗资源丰富,理应坚决扛起加快建设生育友好型城市的担当责任。各级各部门要深刻认识人口高质量发展对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支撑作用,深刻领会建设生育友好型社会是促进人口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深刻把握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是建设生育友好型社会的应有之义,推动更多资金资源“投资于人”,着力健全覆盖全人群、全生命周期的人口服务体系,推动人口持续增长,激活沙坪坝城市发展活力,打造生活富裕富足、精神自信自强、环境宜居宜业、社会和谐和睦、公共服务普及普惠的共同富裕图景。
建设生育型友好城市的本质是促进共同富裕——
把壮大现代产业体系作为筑牢共同富裕的根基底盘。只有“产业容器”足够大,人就愿意来、留得下,这是城市最基础的功能。以科技创新为引领、以实体经济为根基,坚持全面推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积极发展新兴产业、超前布局未来产业并举,迭代升级“2+4+X”产业体系,进一步增强区域经济实力和竞争力,为建设生育型友好城市提供坚实产业和经济基础。
把科技创新产业协同作为实现共同富裕的强劲动能。发挥沙坪坝全市领先的科技优势、人才优势,推动重大科技基础设施、产业创新平台等投资与高层次人才引育、科研团队建设等投入协同落地,推动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以科技赋能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高效能治理。
把创业就业完善分配作为加快共同富裕的社会结构。聚焦高校毕业生、低收入群体等千方百计稳就业促增收,加强新就业群体关心关爱,深化促进创业带动就业工作机制,持续改善收入结构,完善收入分配机制,促进中青年更好成家就业,实现经济发展与民生改善良性循环。
把完整社区未来工厂作为推进共同富裕的全新场景。以完整社区、现代社区引领城市新场景,以和美乡村引领农村新场景,以未来工厂引领智造新场景,提供各类生产性和生活性服务业以及公共服务的能力,适配人和产业发展的需求,形成对资本、技术、人才等各类要素资源的集聚力、感召力。
建设生育友好型城市的抓手是展示幸福内涵——
要营造“恋”的自由。加强对年轻群体婚恋观、生育观、家庭观的引导,弘扬适龄婚育、优生优育、性别平等、家庭和谐等新风理念,推进婚俗改革、移风易俗,破除婚嫁大操大办、高价彩礼等陈规陋习。
要鼓励“生”的意愿。用足用好国家市级二胎、三胎生育支持政策和激励措施,优化区级激励机制,多措并举降低生育、养育、教育成本,有效减轻家庭生育负担,营造全社会尊重生育、支持生育的良好氛围,释放生育潜能。
要解决“养”的难题。大力发展普惠托育体系,探索多元化的育儿服务模式,鼓励社会各界通过多种形式办托,有效满足群众就近送托等高频需求,多措并举缓解赡养老人和养育子女的家庭资源分配压力。
要护航“长”的过程。加强儿童健康管理,强化儿童心理健康等儿童保健服务,关注儿童早期发展,推动学前教育优质普惠发展,重点完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网络,优化普惠性学前教育资源布局。
建设生育友好型城市的载体是彰显特色品牌——
要做强“沙坪坝,老师好”品牌。持续深化教共体建设,以“教育共富”为价值追求,以优质品牌学校为引领,推动教育优质均衡向纵深发展,推进品牌覆盖、资源共享、质量提升,更好满足群众优质教育需求,让高质量教育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群众。
要做强“沙坪坝,医生好”品牌。持续深化医共体建设,系统性重构、整体性协同、一体化集成,整合区域各级医疗资源,提升基层医疗服务水平,促进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和区域均衡布局,让老百姓在家门口看好病。
要做强“沙磁颐养”品牌。建强城区养老服务设施,整合村镇养老机构,因地制宜探索养老服务新模式,大力推进居家适老化改造,有效满足多层次多样化养老服务需求。
要做强“五代住宅”品牌。成片推进城市更新,改善住房条件,探索建设第五代“多代居”智慧住房,嵌入微型医院、养老机构、月子中心、托儿所等资源,便利老人就医、子女上班、孩子上学、举家休闲出行需要,把住房从“住有所居”转向“住有宜居”。
建设生育友好型城市的担当是做示范走在前——
要优化教育布局。以优化区域教育资源配置、促进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发展、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为实践依托,强化生育友好型城市的基础教育保障。
要优化医疗布局。结合我区医疗资源优势,优化医疗服务供给结构,加强区级临床重点专科和专病诊疗中心的规划,提升全区医疗服务能力和可及性,促进优质医疗资源均衡布局,筑牢城乡基础医疗保障根基。
要出台支持政策。创新供给与需求协同,探索推进体系化配套教共体优质资源、区外户籍购房子女享有开云app 户籍同等入学权利、给予多孩家庭子女同校就读和购房差异化价格等政策支持,细化相关配套支持措施,确保各项政策叠加放大、落地落实。
要进行改革创新。聚焦人民群众所思所想所盼,系统抓好民生领域各项改革,推动数字化改革全速竞跑、全力领跑,打造数字化共富场景,不断为建设生育友好型城市增添活力。
区级相关部门、区属国有企业负责人参加。
记者:喻庆
市政府部门网站
区县政府网站
地方政府网站
其他网站